协会首页 | 协会概况
|
党建工作
|
政策法规 | 新闻动态
|
会员服务
|
办事指南
|
投诉举报
|
长征落脚点:陕甘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党组织先后领导创建了渭北、陕甘边、陕北、川陕、鄂豫陕以及由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统一而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在陕西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中心区区域曾多次改变。1933年以陕西耀县照金为中心,1934年以甘肃庆阳南梁为中心;根据地的范围先后包括陕西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旬邑、淳化、宜君、中部(今黄陵)、富县、保安(今志丹)和甘肃正宁、宁县、合水、庆阳、华池等县的部分地区。 陕甘边特委,1933年3月8日在照金成立,特委书记金理科(后为秦武山),特委军委书记习仲勋。1933年4月5日,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主席周冬至,副主席习仲勋;1934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成立,习仲勋任主席,贾生秀、牛永清任副主席。下辖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和赤安、华池、庆北县苏维埃政府。红二十六军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力量。 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它的区域包括延长、延川、安定(今子长)、安塞、清涧、米脂、横山、绥德、葭县(今佳县)、吴堡、神木、府谷、靖边等县大部或一部。 陕北特委,1928年4月于绥德西川苗家坪(今属子洲县)成立,刘志丹、吉国祯、赵伯平、马明方、崔田夫等先后任书记或负责工作。陕北特委先后下辖府谷、神木、葭县(今佳县)、横山、米东、吴堡、绥德、绥靖、清涧、安定(今子长县)、赤源、秀延、延川等13个县委。1935年1月,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马明方任主席,崔田夫、霍维德任副主席。先后领导包括赤源、秀延、延安等在内的16个县苏维埃政府(革委会)。红二十七军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力量。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1935年1月21日,刘志丹到赤源县水晶沟看望正在养伤的谢子长,就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及粉碎国民党第二次“围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取得了一致的意见。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联席会议在赤源县周家崄附近一个小山村刺儿圪垯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惠子俊、高岗、崔田夫、郭洪涛、马明方等。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由惠子俊任书记(在惠子俊到职前,由崔田夫代理),崔田夫任组织部部长,张秀山任宣传部部长,郭洪涛任秘书长;会议还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军事委员会,由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一说谢子长)。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成立,标志着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统一,也标志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在西北军委和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经过半年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相继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把两个苏区连成一片,苏区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耀县,西接环县,东至黄河的广大地区。 从1935年2月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统一到1937年2月改制为陕甘宁边区,陕甘革命根据地前后两年时间,其规模之大,斗争之艰苦,在西北革命斗争史上都是罕见的。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诸多革命根据地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块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毛泽东这样评价这块根据地:“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这是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谷士欣
|
电话:19979036675
传真:079183722862
邮编:330038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6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