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传统产业提升优势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传统产业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中,产业基础发挥着“立地”的支撑作用,重大技术装备起到了“顶天”的引领作用,两者结合正是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向,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传统产业是保持制造大国地位以及走向制造强国的基底。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巩固提升中国制造独有的大而全优势,进而实现由大向强跃升,传统产业功不可没。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传统产业不仅不是低端产业、落后产业,不少领域如轻工、纺织等还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总体来看,传统产业带动效应强、产业关联度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高,是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力量。
传统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一方面,随着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另一方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传统产业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基础不牢、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欠缺等问题更加凸显。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传统产业想要走出这一困境并不容易。低端供给过剩导致过度竞争,企业获利微薄甚至亏损,缺乏资金投入研发创新。要改变高端供给不足的状况,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太重集团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内的智能生产线上,智能装配机器人在作业。杨晨光摄(新华社) 产业基础能力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高度。产业基础再造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提升自主化能力,确保产业发展自主可控、安全稳定,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既要注重需求牵引,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也要加强应用牵引,推动更多创新产品在使用中实现“从有到优”。应壮大产业集群,打造高效协同的产业配套能力,夯实产业生态基础。
顶天有重器,立地有基础。传统产业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新动能与旧动能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用好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焕发新动能;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破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困境;注重从消费需求出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把诸多重要变量转化为转型升级的更大增量,将切实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黄鑫),原标题《强化传统产业“顶天立地”能力》
|
![]() 电话:19979036675
传真:079183722862
邮编:330038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698号
|
版权所有: 江西省互联网协会 赣ICP备15004138-1号 技术支持: 南昌傲亚信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