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2%
力争到2030年,全省建成8家左右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引育数据企业500家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2%……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这一政策举措,是我省推动“江西制造”向“江西智造”转型的一项长远谋划。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科技型、数智型、流通型、要素型四大功能类型,并提出16条细化措施,将进一步引导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预期。
顺应趋势 瞄准人工智能布局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其主要为生产者服务,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营业收入达2006.04亿元,同比增长10.2%。 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关乎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面向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我省提出要培育壮大数智型服务业,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智力支持。最值得关注的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进智能化软件、具身智能装备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上线一批“小快轻准”的人工智能产品。 同时,我省将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发展数据公证、合规认证、数据托管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化全流程服务能力;加快低空服务发展,鼓励企业开发低空智联网和空域管控服务系统,构建通感一体、空天地协同支撑能力;加强软件信息建设,开展虚拟近眼显示、多模态交互、内容生产等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终端产品的易用性和适配度。
契合需求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迈进新兴工业大省行列的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已连续三年站稳万亿元级台阶,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正加速向万亿元产业迈进。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的现实需求,为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例,全省超1.6万家企业启动数字化诊断,1.2万余家企业实施改造。经测算,企业改造后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16.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5.7%,懂技术、懂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助攻手”。
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我省围绕加快发展科技型服务业,实施多项硬核举措:在强化科技服务赋能方面,我省将大力发展科技推广、信息、交易等服务模式,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中介、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指导企业建立创新驱动平台,加快设备购置与数字化、智能化更新改造。
在打造中试服务平台方面,我省将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支撑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试平台,优化中试发展生态,积极发展专业化服务,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同时,我省还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低碳环保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补齐短板 聚焦物流、金融等领域发力
从破解难题入手,我省在现代物流、人力资源、金融改革等领域细化举措,着力补短板、强弱项。 针对物流与产业融合不深、会展品牌不强等问题,《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发展零库存管理模式;引进“世界商展百强”“全国展览百强”等会展项目,提升世界VR产业大会等展会影响力。 针对金融业态不丰富、人力资源集聚不足等问题,《若干措施》提出,加快赣州、吉安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抚州探索科技金融改革试点;鼓励发展高端猎头、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测评等服务业态。 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要素保障。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任务落地的跟踪落实,督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平台或项目申报中央和省级各类资金。
|
![]() 电话:19979036675
传真:079183722862
邮编:330038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698号
|
版权所有: 江西省互联网协会 赣ICP备15004138-1号 技术支持: 南昌傲亚信息有限公司 |